专家谈震后心理重建:儿童面临的心理问题会更多

发布日期:2023-11-04 14:46:23   浏览量 :51
发布日期:2023-11-04 14:46:23  
51

心理危机:人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大灾难时,他心理的适应能力和平衡能力都会受到比较明显的影响,有些人会出现心理和精神崩溃的现象,像这种情况,从心理学和医学上就叫做“心理危机”。

心理干预:人出现心理危机以后,可能会有很多异于正常的表现,对他这种异于正常的心理表现和身体表现,专业人员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能让他尽快走出心理灾难和心理危机之中, 帮助人重建精神活动的平衡和内心的稳定感。这种帮助即心理干预。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我是主持人勾勾。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嘉宾,清华大学特约心理咨询师督导刘宝锋,先请嘉宾和大家打个招呼。

刘宝锋:大家好,各位网友好,我从事心理工作有十多年的经历,现在在大地震震后有好多人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这次受邀作客网易的访谈节目,希望给大家提供这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谢谢大家。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突出其来,这场惨烈的灾难不仅带来了肉体上的伤害,更在精神上折磨着劫后余生的人,今天我们请到了心理咨询家刘宝锋,就心理方面的问题和网友做交流。

新中国第一次引入灾后心理干预机制

主持人:心理干预对灾后重建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刘宝锋:心理干预对灾后重建,现在在地震初期可能主要是抢救生命,尽量减少损失,给灾民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但到了后期以后,参加救援的各级人员,亲历地震灾难的这些人员,可能他的心理问题会陆续出现。

这种心理问题对灾区社会的稳定性、个人以后正常的生活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个时候心理危机的干预要对灾后重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据我了解,我们国家在以前发生类似灾难时没有特意强调过心理干预,这次好象是第一次?

刘宝锋:这个情况要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考虑,以前中国相对经济比较落后,可能生存,尤其是灾后生存是国家和个人关心的最重要的方面。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执政党和政府提出以人为本,除了关心人的生存,关心人的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可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国家现在有这个经济实力,也有这个意识为公众提供心理方面的救援。

心理干预的时机和阶段

主持人:现在国家已经派紧急小组赶赴灾区了,您觉得心理干预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刘宝锋:急性的应急心理问题可能在灾后的15分钟甚至数小时都有可能发生,心理干预要从灾后,立即着手进行这件事情,这样能使灾民的心理危机得到及时帮助,避免这种危机对他以后正常的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干预会有一些方法和情况的变化,后续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主持人:一般心理干预要分阶段吗?具体怎么分?

刘宝锋:是要分几个阶段的,因为心理危机有它发展的规律,也分几个阶段,像初期是急性的反应,比如在灾后15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一般不超过4周就能自行缓解,因为人的心理和身体一样,有很强的恢复和适应能力,这个阶段主要的目的是减轻他的痛苦,防止一些错误、危险的个人行为的发生,在提供心理稳定感和安全感的同时保证他能够有正常的行为生存下去,这是第一个阶段,急性阶段。

第二个阶段,有些人随着灾后,紧张的情绪反应逐渐消退,但他会出现一些医学上说的“创伤后应急心理障碍”,一般发生在一个月或者三个月之内,有的可能数年以后才发生,发生之后对他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甚至对他的行为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时候可能要有一些其他的心理干预方法来跟进,解决个人的问题。

还有一些人的心理问题可能会长期存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时候也需要医生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指导。

主持人:现在心理专家去灾区主要还是解决他们第一阶段的问题?

刘宝锋:对,第一阶段的问题,一是给他们提供心理健康指导的办法,认识他现在发生的情况,不要作出错误的判断和措施,以免进一步对他的心理产生伤害。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说,想问一下,在危机干预中,是否需要先将需要干预的人群根据心理创伤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小组干预,还是选择个体一对一的干预?

刘宝锋:一般的心理干预,尤其在现在比较急性的阶段,就咱们灾区的具体情况来说,没有能力也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分类指导,而且在初期大家的反应几乎是类似的,现在这个阶段主要是给他提供安全的生存条件,稳定的心理环境,避免其他的心理刺激发生,让它有一个恢复的、休养生息的过程。

在比较严重的时候,就会进行一些深入的、一对一的心理干预,保证他安全的生存环境,稳定的心理环境,让他通过自己的能力恢复,重建健康的心理,避免采取错误的措施加重他的心理创伤和灾难。

灾区儿童更需要心理干预来医治创伤

主持人:可能您也有印象,我们在报道中看到很多从灾难中逃生的孩子,有的父母双亡,经历了这场空前惨重的大灾害后,他们幼小的心灵遭受了重创,孩子们是不是比大人在心理上遭受的磨难要更深?

刘宝锋:现在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这些学生和孩子对外界危险的感知可能要比大人差一点,在急性期时可能他们对外界灾难对他的影响没有一个很严重的评估,所以在初期他们的心理反应不会很强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成为孤儿,或者家庭破裂,以后生活的艰难和心理上的上会逐渐显露出来。对孩子来说,可能初期发生的情况比较小,但以后他的心理问题会逐渐出现,会严重影响到他正常的心理和生活。

另外与成人相比,孩子心理的恢复能力和他主动获得外界帮助的能力也相对弱一些,所以灾难对他的长期影响会大一点。

第三,儿童的感觉能力和表达能力,甚至沟通能力相对会差一点,所以他们的问题比较不容易反映出来得到外界的关注和帮助,

主持人:他们的心理问题潜伏期会更长?

刘宝锋:是,因为他们的沟通能力有限,另外就是他们开始时对于危险的评估不像大人那么准确,所以后期出现心理问题相对影响会比较大。

主持人:周围的人对从灾难中逃生的孩子应该做些什么?从心理方面来说。

刘宝锋:一是要有专业的人或特别负责的父母或亲属来陪伴他们,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因为他表达和沟通能力有限,所以要特别注意观察,观察几个方面:

一个方面,受过地震伤害的儿童可能会极力回避让他感到痛苦和经历灾难的场景,会对外界的很多情况不感兴趣。

第三,这些儿童会出现一些过激的情绪和行为上的反应,出现这些问题,要提醒专业人员和陪护人员注意,他们可能有心理方面的问题,这时候就要提供帮助,给他安全的、及时得到帮助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他周围的情况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最后要让他认识到,如果他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能够及时得到周围人的帮助,让他感受到周围人对他的爱,大家是爱他的,不会抛弃他,尤其在灾难来临时大家会尽全力帮助他。

主持人:一般的儿童,很小的儿童,在妈妈怀里的儿童,他还不了解周围的事物,这种灾难很少会给他带来心理上的问题?

刘宝锋:襁褓中的儿童或很小的儿童,可能他现在意识不到或者感觉不到外界的危险对他的影响,但随着他的长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生存环境,他的家庭和亲人关系跟别人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日积月累,而他自己又不能很好地调节,有可能会在后期对他产生一些心理上的伤害,比如有些单亲家庭,或者有些有暴力的家庭,对儿童的心理成长都是不利的因素。

在地震中失去双亲甚至家庭的儿童,以后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救援人员目前不是心理援助主要的对象

主持人:我们谈儿童谈了很多,除了直接受灾的当地人群,我们知道还有很多前去救援的救援人员、记者和医护人员,他们在抢救灾难的过程中也看到了很多残酷的景象,肯定也给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您觉得他们是不是也要接受心理辅导?

刘宝锋:在刚发生地震抢险的紧急时刻,可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支撑大家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救助别人,甚至不顾危险去救助别人,这时候大家靠的是意志的支持。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会经历很多生离死别,比较悲惨,让人痛心的情况。

但这些悲惨的场景、痛苦的事件对他们心理肯定会产生影响,等到紧急的救灾过去了之后,可能会需要心理医生和专业人员帮助他们更好地把痛苦和悲惨的事件从他们心理化解掉,以使不要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太大的影响。

主持人:也就是说他们目前不是心理援助主要的对象?

刘宝锋:现在更多是从心理上支撑他们更好的完成救灾的任务,但在救灾任务告一段落以后,稳定了以后,后续的要对他们做一些心理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今天有一个报道,一名男子在救援过程中看到300具孩子的尸体,之后他天天做梦梦到孩子的哭喊声,有时候还会头痛、呕吐,这样的情况他应该怎样缓解,作为心理方面的专家,能不能给他一些建议?

刘宝锋:像他这种情况可能已经出现了灾后的心理问题,会有一系列的表现,比如这种情况是重复性的创伤体验,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在安全环境中他会不断地想到、不断地梦到,或者外界的一些事件会诱发他对地震灾难的体验,从他个人来说可能已经出现了灾后的心理问题。

针对他这种情况,所以他要尽量去跟他的亲人和他熟悉的朋友交流探讨,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宣泄出来,取得别人的共鸣和理解;第二个方面,如果他找专业人员帮助,心理医生会用一些认知重建的心理办法帮助他化解这方面的情绪和反应,让他认识到这种情况只是在极端情况下发生的,在日常生活中不会经常发生,也不会经常出现,让他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关心帮助有家人和好友在灾区的人群

主持人:很多同事、朋友他们也有朋友、家人在灾区,也是在灾难中受到了伤害,我们不是心理医生,当我们跟他们交流时应该如何帮助他们?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刘宝锋:对在灾难中有亲人受伤甚至丧失亲人的同事,大家更多的要去关心他,给他一个温暖的、关心的环境,让他感受到痛苦,愿意帮助他分担痛苦。

第二,有悲伤和痛苦体验的人会倾向于封闭自己,会感伤甚至会自责,为什么我没有陪亲人在一块儿,为什么我没有能力救助他们,他们会有封闭和自责的情绪,这时候朋友的关心,随时愿意真心的帮助他,能给他提供强力的心理支撑。

还有,如果他自己愿意,做好心理的准备,可以让他把这种情绪宣泄出来,跟他探讨这种事情,化解他内心的悲伤和痛苦,这样对他以后的心理、以后的生活都是有帮助的。

第四,因为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对外界的感知和资源不是太了解,关心他的同事可以给他提供一些指导,甚至介绍一些专业的医生在他比较严重时帮助他走出悲痛的经历。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可以跟他探讨一些这类的问题,如果直接跟他探讨这类问题,会不会刺激他?给他带来更大伤害?

刘宝锋:探讨事件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第一,他自己在消耗这些痛苦,当他消耗不了或者有意愿时,他会愿意跟别人交流,他能够承受交流的痛苦,这时候是比较合理的时机,他能够承受、他愿意,这时大家就可以跟他去交流沟通这些问题,探讨这些问题,提供一些自己的经验和合适的解决办法给他。

主持人:我们在跟他探讨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问题是我们可以说的?哪些相关话题是我们尽量要避免的?

刘宝锋:跟他在探讨的过程中一个不是专门针对具体的事件,更多可能是针对一种情绪,一种反应,不是针对具体的事,比如探讨失去了亲人,受到了具体的伤害,而更多是一种情绪。

第二,因为生活中的事件、生活中的挫折、生活中的灾难,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可以把自己或自己知道的调整的有效经验介绍给他,通过这种方式来对他提供帮助。

善于交流是灾区心理干预志愿者的基本要求

主持人:有网友说,就咱们灾区的具体情况来说,没有能力也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干预,而且在初期,大家的反应几乎是类似的。据您了解,他的说法是否对?现在的心理医生是否能够满足灾区的需要?

刘宝锋:在目前的情况下,对救援人员和医务人员,有基本的心理知识和基本的方式就能给大家提供帮助,比如对问题的发生能够识别和认识,比如他能按照相对的心理危机出现和发展规律顺应性的给把提供帮助,就可以起到一定良好的作用。因为就目前来说,不可能有那么多专业人员或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员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主持人:很多机构提出招募心理干预志愿者,在救助人员的资质以及培训方面,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有些什么基本要求、原则?

刘宝锋:对志愿人员,从事心理援助的招募和志愿人员,可能有几个基本的要求,因为在目前这种紧急的情况下不可能让他达到非常专业、非常高深的技术状态:

第一,他最好是从事与人打交道的相关的专业,比如教师、医生,经常跟人深入的打交道,对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有打交道的基本能力,因为这时候跟受灾灾民的心理沟通不单单是知识的问题,不是你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更多是一种情绪,一种感受,一种心理方面的交流和沟通。

第二,要接受一些简单的培训,比如你去识别他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按照一般原则性的方式去处理他的心理问题。

第三,当出现严重的问题他处理不了时,他知道如何找合适的人员进一步帮助他提供深入的帮助。

主持人:聊天室里有一位网友,他说心理干预比心理咨询师的要求更严格,是这样吗?

刘宝锋:心理干预和心理咨询师虽然都是从事心理方面的工作,但工作的方式和工作的手段还是不一样的。因为心理咨询师可以在一个比较安定,时间上比较充分,交流深入的状态下从事他的工作。再就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因为发生危机的情况比较少,他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干预。但心理干预就不是了,需要心理干预人员更及时、准确、快捷的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有一个工作方法和要求的基本不同。

主持人:节目的最后,刘老师对今天的交流有没有什么补充?

刘宝锋:我的补充,在地震大灾难以后国家和人民都比较重视地震灾后的心理干预,说明咱们国家在进步和发展,有能力提供这方面的专业支持。另外,随着救灾的进展,需要全社会的人更多地关注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为他们以后的生活、以后的心理健康奠定非常坚实的基础。

主持人:好的,这场访谈就进行到这里,在节目的最后我们也为灾区的人民祝福,祝他们早日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祖国人民永远和你们在一起,非常感谢网友的参与,也感谢刘老师作客访谈室,谢谢大家,再见。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23 ,www.jxxzxl.com
新余市心理学会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联系地址:
13755582878
新余市竹山路298号二楼(市信访局斜对面)